113年臺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
電子書—數位閱讀浪潮橫跨世代,心靈處方箋大熱
發布日期:
疫情推演至今,數位閱讀趨勢已成常態,電子書借閱量自110年翻倍成長至806萬冊後逐年攀升,113年更躍升至1,980萬冊。觀察入榜書籍可概分為三大類型:自我提升、心理療癒、文學作品等。
自我提升類書籍持續風靡,五度蟬聯全國榜首的《原子習慣》,以及《小習慣養成複利人生》等顯示讀者渴望透過微小而持續的改變、在高壓環境中重塑自我。從本年度借閱榜單的特質與公共圖書館積極推展的青少年電子書借閱活動中,可描繪出青少年的閱讀輪廓,《賴世雄圖解英文法》、《人類圖天賦使用說明書》、《發現你的天職》等書的高借閱率,顯示Z世代渴望自我探索與人生定位。
心理健康與療癒書籍同樣熱門,包含第2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以寓言探討心理健康、瑞典暢銷心靈書《我可能錯了》帶領讀者跳脫慣性思維並榮登博客來年度銷售第1名、《別照單全收你的念頭》教導冥想與思維轉化及《你的憂鬱,是一種習慣》等。而投資理財的經典《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著重心態建設,幫助讀者在經濟波動中尋找穩定支點。
文學作品則在功利導向的閱讀大環境中提供另類視角,《關於沒成為職業小說家這件事》探索創作與現實的拉扯;《不便利的便利店》與《神奇柑仔店》以溫暖故事療癒都市人的疲憊心靈;《沙丘》則帶領讀者逃離現實枷鎖;《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透過真實故事揭示人性複雜面向,成為跨世代讀者共同關注的話題。
電子書借閱榜單不僅是閱讀趨勢的縮影,更是臺灣集體意識的精準投射—從學生到職場人士、從新手父母到退休長者,每個世代都在數位閱讀中尋找著各自的解答。在數位洪流與生活重壓下,隨手可得的閱讀行為已然成為現代人穿越變局、尋找前進方向與內在力量的關鍵航標。